該學校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工業園區榕花路西側、益田道北側總共120291.84㎡,其中教育科研用地117162.74㎡,城市道路用地3129.1㎡。項目含9班幼兒園、44班小學、36班初中及18班高中,總建筑面積為105531㎡,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02993㎡,地下建筑面積為2538㎡。
設計理念
理念一 適應現狀\ 呼應環境\ 構建書院
用地南側現狀為王府小學和初中,有兩幢教學樓和一樁在建教學樓,及一樁宿舍和食堂,還有兩幢學生公寓。小學教學樓和初中教學樓,立面形象反差較大,考慮立面改造。小學宿舍樓和食堂層數較低,利用率不高,且位置居中影響整個校園規劃,考慮拆除。
用地北側現狀為兩幢二層廠房,結構簡單,空間較大,可考慮改造或者拆除。。
項目用地內現狀建筑的功能分區不明晰,立面風格比較簡單且反差較大,另外有些建筑布局和體量影響整個校園的整體規劃發展。如何合理的解決用地現狀的問題,以滿足學校的長遠規劃發展,是本項目考慮的重點。
學校提出了不同階段的規模需求,遠期需要達到將近5000學生的規模。因此方案考慮對建筑進行合理化的改造和保留,同時進行分期的建設,以達到既經濟又合理的校園發展模式。
理念二 南北向“功能軸”,東西向“禮儀軸”的規劃布局
用地南北聯系比較薄弱,因此方案考慮將原有充氣膜用地適當往西移,形成一條南北貫穿的功能主軸線。軸線南側為小學和初中,軸線中間為公共教學區,軸線北側為高中和幼兒園。
在小學和初中的布局上,將地塊東西分為小學區塊和初中區塊。小學出入口朝南,初中出入口朝東,這樣可以避免對道路形成較大的交通壓力。在這個區塊的布局上,引入了一條東西向的“禮儀軸”。禮儀軸通過校門進入到校前廣場,而教學樓的山墻則形成具有“門”的意向,象征的著進入了“知識之門”。通過教學樓公共門廳,進入到校園的核心廣場,最后到達文體中心,這也是整個校園的文化中心。通過大臺階將禮堂進行抬高處理,賦予了建筑莊重的儀式感,象征著知識的殿堂。文體中心東側布置禮堂,西側布置體育館。用地西南角布置小學和初中的公寓及食堂。
在高中和幼兒園的布置上,將北側用地南北分為高中區塊和幼兒園區塊。幼兒園相對獨立,有獨立的出入口。高中也引入了一條東西向的”禮儀軸”,將教學區和生活區串聯在一起。
原有的運動場為300米跑道,長軸東西向布置。而根據規范要求應布置長軸南北向的400米跑道。因此將原有跑道改建成400米跑道,而在在小學教學樓前面特意布置了一個小學活動場地,這也是為避免小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爭搶運動場地。